不服輸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 梁穎儀︱踩界.表態

不服輸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︱踩界.表態
梁穎儀

不服輸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 梁穎儀︱踩界.表態

「很喜歡迎風撲面,自由自在的感覺」,小時候的梁穎儀享受踩單車,原因純粹不過。所居地鄰近大埔汀角路,見證這駛入大尾督的路線,成為現時香港單車郊遊樂的熱點,「想像一下,一踏出家門已是單車徑的環境是多麼方便。我仍是小學生時,放學後已經常請求家人讓我踩出大尾督。」成長地,或許已注定穎儀一生與單車訂情。

不服輸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  梁穎儀︱踩界.表態2

「我條件同能力都唔係最好,但就係捱得」

「小時候我跟隨父親和他的朋友踩,父親會在我跟不上大家的速度時推我一把,但都會被我拒絕,我是個頗不服輸的人。」自問身體條件非優秀,但勝在「捱得」的穎儀,正正這個性讓她一踩便超過十五年,包括捱過2021年全運會,生涯唯一一次萌生退意的時間,「上屆全運會的兩年前,教練團獲悉公路賽路線包含不少上落斜,他們都指適合擅於爬山的我發揮,著我用心準備。結果開賽前一星期大會因安全問題而改為近乎全平地的路線,足足兩年的準備變得無用武之地,期望落差令我情緒極之低落,甚至心理影響生理,記得衝線後我更暈倒,一醒來已在醫院。」穎儀指加上疫情影響,以及外出比賽及集訓的隔離政策,港隊當時士氣相當低沉,上屆全運會後,她的情緒陷入谷底,「雖然心底仍希望踩下去,但當時真的一上單車就感到窒息。」

穎儀向當時總教練提出希望暫停訓練,打算不獲批的話便直接退役。「意想不到總教練能讓我不用跟隨大隊赴內地集訓,可留港與青年隊練習,當時青年隊教練達海飛(編按:現時港隊總教練)讓我週末離開體院,心理上也獲得休息,加上自己亦花時間接受運動心理治療,結果約三個月時間後能夠復出。」穎儀不到十歲便踏上單車路,同期未退役的車手也絕無僅有,她認為自己能夠捱過上述面臨放棄邊緣的心理低潮,以及多年來能保持對單車的熱情,原因就是不服輸、不甘心:「我很少得到第一名,因此我不希望就這樣完結。我相信自己仍有進步空間,將來可以得到更多成績。」

不服輸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  梁穎儀︱踩界.表態3
不服輸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  梁穎儀︱踩界.表態4

「踩場地都好好玩」

唯一在香港註冊的職業公路車隊,就是香港隊,如非外闖,要成為全職單車運動員就要加入體院、代表港隊,因此無可避免地,車手需要參與更有條件爭取國際賽成績的場地單車。然而穎儀以擅長爬山見稱,當初喜歡單車也是喜歡隨風於公路之中,於大自然無拘無束地奔馳,因此以往一直覺得單車館讓她壓抑,「場地賽比公路賽距離短得多,只要做錯一個決定,已經很難彌補失誤,因此以往常讓我感到十分高壓。」

穎儀曾旅居法國一個半月的時間,參與當地男子青年公路賽,「比起亞洲比賽,當地地形變化多端,而且車與車間距離都比亞洲賽貼近,一開始我也相當膽怯。」後來又是不服輸的心態,憑一句「佢哋過到我都過到嘅」,令她得以克服,最重要是技術得以提升。她喜歡踩歐洲的公路及濃厚的單車文化,直言一直對歐洲不論大小的職業車隊都有憧憬,假如自己現時是十七、八歲的年輕車手,也會如葉漢文和倪仲麒般,追逐成為職業公路車手的目標,「十年前與現時的風氣大不同,當時的我,加入歐洲車隊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不過現實歸現實,現時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。」

「如果早一兩年,我會好肯定自己較適合公路。現時的我,我認為自己公路和場地都可以。」穎儀指過往認為場地單車較死板,單車館的環境也讓她感壓抑,但去年達海飛上任後,她的想法始改變,「他不會為我們做決定並只求硬性跟隨,給予我們很大自由度,希望由我們的意願出發,透過雙方溝通以制定策略。」穎儀喜歡公路賽的多變性,不過現時她也發現,場地賽原來也可以很有樂趣,勝負關乎很多因素,「非力量強就能勝出,例如場上變幻莫測的環境、與隊友的配合、因應不同時機活用不同戰術等。」

未來目標
•2025年全國運動會,於主場為港隊爭取獎牌
•2026年亞洲運動會,連續三屆得到獎牌*

*梁穎儀於2018年亞運20公里個人計時賽(公路)得到銅牌,雖然於2023年亞運的同一項目得第四名,但也於女子團體追逐賽得到銅牌。

Text:Leo
Photo:Peyton Wong、Gary Lee、Ah Lam
Design:Yvonne
原文刊於《運動版圖》2025年6月號
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!